2005年11月15日

[轉貼] 張老師專欄/興農牛隊「順勢」第3名 惟慘敗給羅德隊

東森新聞報
球評/張昭雄 2005/11/15 15:37

參加本(一)屆亞洲職棒大賽的四隊除了中國是聯隊之外,包括台灣興農牛 隊、南韓三星獅隊,以及地主日本羅德等三隊,都是各國年度職棒聯賽總冠 軍隊伍,即便興農牛隊「理所當然」獲得第三名,但從整個比賽內容來觀察 ,台灣職棒水準的確與日、韓兩國仍有些距離,即便中國職棒水平較次,可 是興農牛隊贏得並非想像中順暢,換言之,如非張建銘在第五局敲出三分打 點全壘打,這場比賽最後誰勝誰負,很難卜定。

興農牛隊在國內以四戰全勝順利奪得全國總冠軍頭銜,可是到日本參加亞洲 職棒大賽才知道整隊戰力還有待加強,尤其在投手人選方面,全隊僅有的三 名先發投手陣式,如果要其中一名先發投手狀況不佳,也是硬推上場應戰, 值得考驗,舉例之,第三仗對南韓三星獅隊的重要比賽,適遇勇壯近況甚差 ,可是仍然不得不硬是推派上陣,結果呢!開賽後的第一局前三名打者就投 出兩次四壞球,以及一次觸身球,在滿壘戰況下被三星獅隊擊出兩支高飛犧 牲打,再加上游擊手張家浩的一次嚴重失誤,此局三星獅隊六名打者,並無 安打居然能夠攻得三分,致使興農牛隊在開賽不久即遭遇亂流,此外,在第二局下半一人出局後,勇壯再度投出一次四壞球,才招致此局又因游擊手張 家浩的嚴重失誤,再失一分,即便以上四分勇壯只有一分是自責分,可是, 如果沒有投出眾多四壞球的話,相信不會失去關鍵性的這四分,可見勇壯的 演出令人髮指,充分顯示興農牛隊的先發投手群不齊全。

在攻擊方面,這次興農牛隊三場比賽平均打擊率只有一成八九(打數九十次 ,安打十七支),興農牛隊多名在國內打擊不錯的球員在這次比賽都沒有發 揮應有的水準,在這三場比賽後最高打擊率的有 2成73張建銘、張泰山等兩人,但只有張建銘發揮適時安打,值得慰藉的是,諸如小將余賢明、曾揚岳 、許國隆等人偶而在比賽中有亮麗的演出,其中余賢明在對三星獅隊擊過兩 分打點,拉近只落後一分的比數,同時在對羅德隊之戰,全隊僅有的四支安 打之中,余賢明是擊出第一支帶頭的安打,另有,張建銘在對中國隊僅僅領 先一分僵局時,轟出將比數揭大為四分領先的佳境,而且對羅德隊之戰僅有 得到的一分是由他所締造的,張建銘是此項比賽興農牛隊表現最為突出戰將 ,反觀多名先發主力球員,諸如黃忠義、張家浩、曾華偉、葉君璋等人,尤 其眾所期盼的張泰山,時常在球隊須要他出現適時安打,都讓人失望,足證 興農牛隊攻擊乏力。

至於在守備上,興農牛隊三場比賽共有五次失誤,每場比賽都有失誤紀錄, 其中二、游黃忠義、張家浩的失誤都影響到興農牛隊的失分,眾所周知,在 一場比賽二壘手、游擊手是守備的重鎮,但是這次比賽黃、張表現都是差強 人意,不過,三場比賽下來內野守備共有五次的雙殺守備,多少也給敵隊有莫大壓力,尤其在面對三星獅之戰有過一次追逐夾殺的「雙殺守備」,令人 刮目相看。

總之,由興農牛隊代表參加這項比賽,論陣容、實力、以及臨場表現,仍與 日、韓兩國尚差一大截,所幸在驚濤駭浪能夠擊潰後起之秀的中國聯隊。明 年這項亞洲職棒大賽依舊在日本東京巨蛋球場舉行,不論那一隊拿到台灣職 棒總冠軍,都將代表台灣參賽,在此期盼各隊應將興農牛隊以上這些缺陷, 予以重視,唯有如此,台灣的職棒才有出人頭地希望。

2005年11月13日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下) - 曾文誠 - 2005.11.13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下) - 曾文誠 - 2005.11.13

常對同事講的一件故事發生在17年前,台灣職棒尚未開打的年代,不過因應開打的工作也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那時到高雄採訪備戰的幾支國內準職棒隊,正巧和到台灣做移地訓練的韓國職棒隊住同一飯店,每當晚餐後不久就看到韓國選手一個接一個地到停車場去做空揮練習,在空曠停車場,一個個男孩舞動著手上的木棒,銀色的水銀燈光將他們的身影投射成如黑色巨人般的影像令人難忘。

那是十餘年前的事了,17年來韓國一直朝著他們的目標、超越日本職棒的目標去逐步邁進中,此次亞洲職棒大賽,日韓所表現出的技術水準雖然仍有所差距,但已明顯縮小中,這差距能日漸縮小取決於韓國職棒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三大要素、有人、有錢,還有強烈的企圖心、成為亞洲第一的企圖心。

而17年過去了,台灣職棒從呱呱墜地到青少年,一路走過後,原本可以預見的是即將成長、茁壯的未來,但此次亞洲大賽卻讓我們看不到這樣的將來性,過去的國際賽,中華隊遇上日韓,蔡仲南、張誌家的奇兵,或旅外球員的組合,讓我們似乎有和日韓一博的機會。可是當大家都各自將單一職棒隊擺在同一個天秤去衡量時,不是國際對抗賽那種只有輸贏那麼單純的結果而已、起碼我這麼認為。

當日韓第一戰,三星隊頻頻更動投手,而且一個看起來比一個更是狠角色時,當時緯來主播徐展元說了句︰「韓國隊是打算讓興農牛難看嗎?」兩隊交手卻扯到第三隊,主播也許是句無心的玩笑話,但卻是很殘酷的事實,平平是叫做職棒隊為什麼差這麼多?這絕不是單一興農牛的問題,換成任何一支中華職棒隊伍出門,都會有那種「人比人氣死人」、絕不單是分數上差異所造成的距離感而已。

剩下只有自問自己了,有沒有追上日韓的決心,或是只想保住「老三」的位置,後者我認為不難。是的,中國棒球的進步有目共睹,大有趕上台灣之勢,但我仍覺得問題不大,2008年之後中國還有沒有推棒球的決心是其一,大陸棒球普及,尤其一般百性對這項運動的接受度是其二,這些因素加總都起來,台灣要保住老三的顏面都應該不難。

要追上日韓?還是企圖心而已,五年不算短十年不算長,即使只追上一半或是三分之一都是進步的表徵,但如果沒有這樣的企圖,我們不僅是原地踏步,還是「倒退嚕」,和日韓愈拉愈遠,和中國愈來愈近。17年前韓國職棒選手自動自發地揮棒練習影像令人難忘,所以今天我們要拿出這樣的強烈企圖心,眾人矛頭所對的球團經營之外,亞洲職棒大賽已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所有實際參與台灣職棒運動的人都無法免其責,否則明年亞洲大賽,只要這個比賽持續下去,同樣的狀況只是一再重演而已。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中) - 曾文誠 - 2005.11.13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中) - 曾文誠 - 2005.11.13

揮擊及選球:投手和打擊的相對關係,講起來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當一個聯盟的投手平均球速是落在130到140公里之間時,你很難要求打者在一夕之間就能揮擊中140以上的球速。

有人說羅德對興農牛的情蒐很完整,所以針對牛隊打者的弱點下手,但我的看法不是,清水直行和橋本將的配合,其實就只有主攻直球而已,外角低、內角高就讓打者頻揮空,這就是興農牛打者面對日韓投手的困擾,恐怕也是中華職棒多數打者的困擾,這也說明了好的投手可以使打者進步,而相對亦然,打者的選球能精準的話,不輕易的揮擊壞球,那麼就更能讓投手去要求他的控球力。 羅德隊的第一棒西岡剛在太平洋聯盟當中並不算頂尖的選球高手(四壞球保送排25),但即便如此,可以發現三星及興農牛投手要解決他,尤其比賽一開始時是多麼困難。選球、對速球、變化球的揮擊力及應變等,亦是我們視為觀察棒球水準差異性的重點。

守備:其實這是很自我比較的項目,和對手級數,能力無關,純就你的練習份量、技術有關,「失誤多的一隊是輸的一隊」這是句老話,也完全印証在牛隊對羅德及三星的比賽當中。

興農牛隊全年總失誤次數是120次,在國內比賽時還看不出嚴重性,因為其他五隊失誤率也不低,但到了亞洲大賽卻暴露出這樣的缺失、因為他碰上的是低失誤率的交戰對伍,三星隊一年打126 場失誤僅有86次,羅德隊一年132場,失誤更誇張的低到僅有51次,難怪能拿下4個內野金手套。

而把範圖擴大到美職,世界大賽冠軍得主的白襪隊162 場也只有84次失誤,這說明了好的隊伍守備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守備失誤總數遠低於全年總比賽場次,而興農牛是台灣第一的球隊,但它的失誤卻高於比賽場次甚多,也反映台灣球隊的現況,因為守備最好的兄弟隊仍高於全年的100場比賽(102次),而最不理想的獅隊竟高達136次,和羅德比較,比賽場次少了32場,失誤竟多了85次,即便扣除場地等因素,仍是非常可怕的數字,而這個數字說明了我們常久以來忽略守備重要性的事實,還有,當你和別人擺在同一個場地評比的差距點,宣銅烈那句:「我們不會讓守備能力差的選手上場。」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規模:其實這是再現實不過的問題了,什麼樣的規模制度競爭力產生什麼樣的運動水準,真是再現實不過了。

從比賽總場次談起,大陸聯賽、中華職棒各六隊,每隊一年的比賽總數分別是30場、100場,韓日職棒則是八隊及十二隊(兩聯盟),例行賽每隊一年要打的總場次各是126場及132場,場次不同自然累積的比賽經驗各異,而為了應付這麼多的比賽場次,勢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包括場上比拼的選手、教練,還有後勤支援。所以二軍制度的產生也使得人力需求源源不絕,相對的也使得競爭力增加,技術水準大大的提昇,本次亞洲職棒大賽看日韓兩隊先後兩次的交手,不管輸贏光是兩隊先發、中繼加後援的投手車輪上場,那種質量俱佳投手陣容,不得不再說上一句、什麼樣的規模、制度及競爭力產生什麼樣的運動水準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上) - 曾文誠 - 2005.11.13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上) - 曾文誠 - 2005.11.13

亞洲職棒賽結束,日本隊順利地將冠軍杯留下,南韓第二、台灣第三、中國最後,這樣的排名似乎符合賽前一般的預期,這樣的排名也反映出亞洲這幾個國家棒球水準上的差距。

那麼這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用分數來量化嗎?好像不是那麼公平,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中國僅以兩分敗給羅德,興農牛卻被提前結束,看起來興農牛還不如中國聯隊。 不看分數,卻可以從幾部分來觀察其中的落差。

 觀念及經驗:其實這和比賽多寡是有關係的,中國大陸棒球進步了,這是明顯看得出來的,進步的地方很多,包括投手的控球力明顯提昇,還有野手個人技術,例如游擊手張玉峰守備能力真的不差,對韓之戰還露了一手行進間反手接球的動作,這個動作國手內野手能做到的恐怕也不多,但有技術之外的觀念也很重要,對興農之戰,第四局上半無人出局二三壘有跑者,當時教練團要求的是正常守備,但張玉峰接到許國隆擊出的緩慢滾地球還是硬往本壘傳,讓興農不但得分也沒有增加出局數,這些都是屬於觀念及經驗問題。

另外中國隊在本次比賽中數度無人出局進佔二壘,但最終沒有得分,重點應該在下一棒面對內角球時沒有觀念(或能力)將球擊往右半邊方向而推進隊友,這可說明為什麼中國隊在本次比賽當中其實安打打得不算少,但得分效果不高,而相反的羅德隊卻是以最少的安打得到最多的分數,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打擊策略應用或守備,這些可能都是目前中國和其他國家棒球存在的一些差距。

 球速及控球力:如果以140公里球速為一個基準點的話,那麼四支球隊分別亮相的所有投手平均球速來看,正好切割成兩大段,前半是羅德及三星,後半是興農和中國,有速度且以不同的位置進壘,變化球的威力愈更能顯現,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否則的話也只是能暫時疑惑打者而已,這也是中國隊投手可以在前幾局以變化球壓制打者,到四五局之後就不理想的因素,而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牛隊投手身上,速度不夠面對更高階打者挑戰時,剋制力就明顯不足了,除非你有渡邊俊介那種「非人」的出手角度及控球力,而談到控球力,也能視為台灣投手,和日韓兩隊投手的另一差異,明顯的壞球會增加打者上壘的機會,而控球紅中更是增添對手長打的可能,羅德隊的三大王牌清水直行、小林宏之還有渡邊俊介,即便你從不接觸日本職棒,但這次比賽就足以讓我們了解能在日本職棒成為主力投手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基本的條件。